当前位置:首页 >> 非遗保护 >> 保护名录 >> 正文
  • 松滋丧葬习俗
发布时间:2014-08-10  阅读数:
  松滋丧葬习俗,源于道教,以道德经中提出的《道》与《德》为最根本的信仰,根据道士所诵经文原意,《道》就是道,对道的任何分析和说明都不是常道。

  《道》既是物质的,又是精神的,既是规律的,又是情感的。所以人死后至少要做18项法事,是为亡灵来世修道养德,使人返本还原,脱离尘世之苦。

  松滋丧葬习俗均有经文、歌谣传承,它的反映形式,具有视觉、听觉、感性、理性特征,其表现形式可以解释为社会道德、伦理风尚。松滋丧葬习俗,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风俗礼仪,它具有包含人们的传统意识、自我意识、价值观念、道德准则,最普遍的个性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国民性,经过历史积淀,逐渐形成社会风尚习俗和传统习惯,对社会经济、文化生活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,它主要表现了忠、孝、仁、义和社会道德伦理风尚,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  在这些尚存的丧葬习俗中,松滋有句俗语:路隔十里各有乡俗不同,虽然本市内的习俗也稍有差异,但相互融合的成份很多,由此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象征,随着社会的稳定及和谐发展,随着社会风尚的不断演变,它必将继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。







上一篇:荆河戏

下一篇:最后一页